2025年5月13日,泾阳晴日暖风生麦气,绿荫幽草胜花时。西安翻译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大一学生走进泾阳茯茶小镇,开展“传统文化新媒体传播”主题实习实践。在茶香浸润的古街巷道间,学生们通过实地调研、非遗体验、短视频创作等沉浸式实践,探索传统茯茶文化与新媒体融合的创新路径,在一日实践中感知专业赋能产业的现实价值。
产教融合:构建“沉浸式”实践课堂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茯砖茶制作技艺”的核心传承地,茯茶小镇以“茶产业+文旅+研学”为特色,是陕西文旅融合发展的标杆项目。此次实习聚焦“新媒体内容生产”与“文旅场景传播”两大核心,设计了“非遗技艺可视化”“文旅IP短视频创作”“茶文化互动体验”三大实践环节。学生们携带拍摄设备、新媒体运营工具,在真实场景中完成从素材采集、内容制作到传播策划的全流程实践。
实践现场:00后用镜头解码茶韵匠心
清晨九点,学生们首先走进茯茶制作非遗传承馆,在省级非遗传承人李师傅的指导下,体验“筛茶”“蒸茶”“筑茶”等传统工序。不少学生一边用手机拍摄制茶师傅熟练的手法,一边构思短视频脚本:“镜头要捕捉茶叶在竹筛间翻飞的动态美,还要记录师傅讲解‘发花’工艺时眼里的光,这些细节最能打动人。”在随后的“非遗vlog创作”环节,学生们分组完成了10余条聚焦制茶技艺、茶文化故事的短视频,部分作品经筛选后将在茯茶小镇官方抖音号发布。
下午,实践重点转向“文旅场景新媒体策划”。在茯茶主题街区,学生们针对年轻客群,现场设计“茯茶盲盒打卡”“茶田慢直播”“古风茶饮探店”等创意方案,并与园区运营团队进行交流。有学生表示:“我们发现,Z世代游客更关注‘可参与、可分享、可记忆’的体验,比如提议在茯茶手作区设置‘打卡拍照点’,结合AR技术展示茯茶历史,这些想法得到了运营方的认可。”实地调研让他们跳出课本,真正理解“用户思维”在新媒体传播中的重要性。
育人价值:在实践中认知专业使命
实习过程中,学生们还走访了小镇内的茶企、文创店,针对“老字号如何触网”“茶文化如何破圈”等问题展开调研。在与“泾渭茯茶”品牌负责人的交流中,他们了解到传统茶企在短视频营销、私域流量运营等方面的需求,深刻体会到“新媒体不仅是技术,更是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有学生在实习笔记中写道:“当看到非遗传承人用方言讲解制茶工艺时,我突然意识到,我们的任务是让这些珍贵的文化记忆以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活’起来。”
暮色降临,学生们围坐在茯茶体验馆内分享当日成果。镜头里,有制茶师傅布满老茧的双手,有游客捧着茯茶拍照的笑脸,有古街灯笼与现代直播设备交叠的画面——这些充满温度的瞬间,成为他们理解“新媒体赋能传统文化”的生动注脚。带队教师在总结时提到:“一日实习虽短,但学生们在‘知行合一’中收获的专业认知,远比课堂讲授更深刻。这正是实践育人的意义所在。”
未来联动:开启校企合作新篇
对于参与实习的大一学生而言,这一天不仅是一次技能试炼,更是一次职业启蒙——当古老的茯茶香遇见新媒体的“数字风”,他们用青春的视角诠释着“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根”的时代命题。
离开时,学生们的镜头再次对准小镇入口的“茯”字牌坊,夕阳为青石板路镀上金边,直播间的补光灯仍在闪烁。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在镜头中定格,正如茯茶小镇的发展愿景:让千年茶香通过新媒体的翅膀,飞向更广阔的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