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传媒学院

学院动态

网站首页 > 正文

文学与传媒学院邀朱振武教授论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发布者:  时间:2025年05月20日 09:46  浏览:

2025年5月16日14:00—16:00在9号教学楼学术报告厅,上海师范大学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朱振武教授应邀做客西安翻译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带来了一场题为《中文学子应有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的精彩讲座,讲座由亢西民院长主持,赵怀俊教授、李家宝教授、刘卓副教授及部分教师、学生共同聆听,现场氛围热烈,引发了师生对中外文学文化交流的深入思考。

朱教授从非洲作家古尔纳、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等国际文学事件切入,指出“非主流”英语文学、中国文学的崛起彰显了世界文学多样性趋势。中国文学曾在西方强势话语下处于弱势地位,当下应积极融入世界文化多样性格局,通过“揭示世界文学多样性,构建中国非洲文学学”等学术实践,推动本土文学文化的繁荣。中文学子应以开阔的视野审视全球文学版图,避免陷入对西方文学的盲目崇拜。

针对莫言作品英译的争议,朱教授以翻译家葛浩文为例,分析了异化法、归化法等翻译策略的运用。他通过“有钱能使鬼推磨”“心急吃不上热豆腐”等具体译例,指出优秀的翻译应在保留原作文化特质的基础上,适应目标语语境。莫言的创作植根于《聊斋志异》等中国传统文化,兼收并蓄西方现代主义手法,体现出创新性、普适性、人道主义立场,因而能走向世界文学的平台。他呼吁中文学子应重视本土文化的根系,在对外传播中坚守“以我为主”的价值立场,避免文化自卑或盲目迎合。

朱教授结合在美国的亲身经历,对比了中美语文教育的差异。他以美国中学语文课本中对《独立宣言》《葛底斯堡演讲》等本经典的强调,反观中国文学教育中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传承责任。他还通过美国对自由、对生态环境的思考案例,警示文化误读的风险,倡导以思辨视野审视外国文化,吸收其精华,警惕文化偏见。他提出“熟读古今书,通晓中外体”的治学理念,鼓励学子在比较中深化对本土文化的理解,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

此次讲座为文学与传播学院的师生提供了一次深刻的文化思辨之旅,亢西民院长认为朱振武教授的讲座旁征博引,从国际文学事件、文学翻译、文化传播、教育实践等多维度展开,最终落足于中文学子的使命担当,既展现了中国杰出学者的渊博知识,又让我们感受到他拳拳的爱国之心。互动环节中,师生围绕“如何突破信息茧房”“汉语国际教育教师如何对待留学生”“中国的网络文学是否是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有效途径”等问题踊跃提问,朱教授以敏锐的思维、晓畅的语言进行解答和回应。

正如朱振武教授所言:“唯有立足本土,方能真正走向世界。”这一理念将激励在场的师生以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与自觉,投身于中国文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事业。



西安翻译学院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