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产教融合、共探发展新篇,10月13日上午,文学与传媒学院与陕西新动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8号楼一楼南侧会议室召开调研座谈会。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副秘书长、丝路之声广播剧创研基地主任殷满仓,陕西新动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江兴超、副总经理王永歧,丝路之声广播剧创研基地通联部长周竹君,新动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新媒体部经理屈一,丝路之声广播剧创研基地事业部长严青一行,与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兰拉成,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院院长亢西民,党委书记李绍先,院长助理王宁,戏剧影视文学系系主任李昭共同出席会议。会议由副院长张毅主持。
会上,兰拉成首先对陕西新动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学院的专业设置、发展历程与未来部署方向。他指出,学院始终以“实践育人”为核心,正着力加强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编剧与后期制作技术能力,计划通过影视化传播扩大影响力。针对自身在技术实践方面的不足,兰拉成提出,希望与陕西新动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实习基地,实现岗位提供与人才输送的双向合作,推动深度产教融合。
随后,江兴超介绍了企业发展概况及传媒行业的人才刚需。他表示,西安已成为短剧产业在编剧、资金等方面的重要支柱,但AI生成视频的冲击正改变行业生态——演员人数、服装道具等元素可通过技术实现,优质原创内容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双方结合具体案例,就AI对内容创作的挑战与机遇展开深入探讨。
殷满仓对文学与传媒学院的发展成就给予高度肯定。他分享了部分广播剧作品在国家级平台的推广成果,包括获得国家广电总局推荐、登陆“学习强国”平台等。殷满仓主任指出,广播剧进校园成效显著,但AI在广播剧情感表达、叙事逻辑等方面仍有局限性。他详细介绍了丝路之声广播剧创研基地的优势与成果,强调广播剧“以声传情”的独特魅力,并提出以“内容创新+技术赋能”为核心的驱动战略。
会议最后,亢西民对座谈内容进行总结。他高度赞扬了陕西新动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立足陕西、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格局与理念,认为这与学院打造“国内一流”专业的定位不谋而合。亢西民指出,校企合作的关键在于找准“连接点”,通过“产教联合”模式,整合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资源优势,共同克服资金、技术等劣势,实现需求对接与优势共享。他特别提到,双方可依托非遗研究院的资源,在广播剧创作中融入地方文化元素,并可联合申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项目,以赛促学、以赛促创。
此次调研座谈会的召开,为双方搭建了高效的合作交流平台。对推动文学与传媒学院人才培养、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文学与传媒学院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合作,携手培育一批兼具文学底蕴与新媒体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