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文学与传媒学院召开了一场聚焦学生建设与学生思想状况研判的重要会议。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李绍先、综合办公室副主任胡松武、以及学院辅导员齐聚一堂,共同围绕学生成长与发展这一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力求为学生的全面进步和学院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紧扣课堂核心,规范学习秩序
会议伊始,胡松武开宗明义,强调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必须确保学生进入课堂、留在课堂、沉浸课堂。课堂是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思维拓展的关键场所,只有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才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随后,胡松武展示了早读数据,这些数据清晰反映了学生的早读出勤情况。针对不同出勤状况,他要求辅导员采取差异化措施。对于出勤良好的学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持续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出勤欠佳的学生,要深入了解原因,通过耐心引导和严格督促,帮助他们认识到早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自愿参与早读,并做到有计划、有目标地读,让早读真正成为提升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晚自习的现状也成为会议关注的焦点。目前,晚自习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部分同学不带课本,导致学习缺乏针对性;不少班级请假人数较多,影响了晚自习的整体秩序和学习氛围。胡松武明确要求辅导员规范晚自习请假制度,严格把控请假流程,杜绝随意请假现象。同时,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晚自习对于巩固知识、拓展思维的重要意义,珍惜晚自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关注个体差异,落实会议要求
学生因其专业特点和学习方式的独特性,在思想和学习上往往有着不同的表现和需求。胡松武特别强调,辅导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变化,深入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通过与学生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做到对症下药,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在工作落实方面,胡松武态度坚决。他指出,布置了工作就必须确保落实到位。每一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都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和学院的发展。学院将建立完善的工作监督和考核机制,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勤于思考多用心,创新工作方法
李绍先在总结发言中,对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他指出,辅导员在做工作时要多想办法、勤于思考。面对复杂多变的学生情况和日益增长的工作需求,简单的执行和机械的操作远远不够,需要辅导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方法和思路。
李绍先还分享了自己当年的工作经验,强调优秀的传统不能丢。在过去的工作中,前辈们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做法,如密切关注学生需求、注重与学生沟通交流、用心关爱每一位学生等,这些传统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指导价值。同时,他特别强调辅导员要用心工作,只有真正用心去关爱学生、理解学生,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从而提升工作质量和效果。
此次学生建设暨学生思想状况研判会的召开,为文学与传媒学院的学生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学院领导和辅导员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落实各项工作要求,用心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助力学生在青春的道路上绽放光彩,为学院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