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讲生,男,陕西武功人,中共党员,三级编审/教授;陕西省十佳优秀新闻工作者,陕西省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特别奉献奖获得者;陕西省新闻出版和电影质量检测审读专家库专家;曾任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报刊社社长、新闻中心主任、机要印务中心主任等;曾多次担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陕西代表团新闻联络官、中国人大新闻奖评委、陕西人大新闻奖评委、陕西融媒体新闻奖评委等;现任西安翻译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新闻传播系学科带头人、陕西省传播学会副会长。
1985年起从事新闻工作,先后在广播电台、报社、期刊社、网站等不同媒体工作。1987年被广播电台派往战火纷飞的老山前线采访,曾冒着生命危险发回了长篇配乐通讯《老山行》、现场报道《炮火下的婚礼》、新闻特写《黎明的枪声》等大量脍炙人口的战地报道。从业35年来,采写了上千万字的新闻作品,其中消息《三百多老人被剥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特写《选举现场来了位“特殊客人”》、连续报道《救救这个被拐卖的小姑娘》、录音专题《一封加急电报》、新闻专稿《人大代表履职调查》以及采访报道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活动的新闻通讯《总书记来到咱农家》、《总理来到陕西团》、《浓浓思乡情拳拳赤子心——习近平同志参加陕西团审议侧记》等上百篇新闻作品在全国、省、市好新闻评选中获奖,有些报道还多次被高校教材、新闻培训班等作为新闻教学案例选用。
擅长撰写批评报道和社会新闻,其中连续报道《发生在宝鸡市建国路市场的欺行霸市事件》、新闻述评《佳县政府为何不接受人大监督》、新闻通讯《梦娜影楼的“失窃案”》、新闻专访《一位残疾青年的呼唤》、新闻调查《这里的耕地在呻吟》、报告文学《谁制造了这起冤案》等报道都曾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上海《新闻记者》杂志、陕西《今传媒》杂志等媒体都曾对他的新闻敬业精神和先进事迹做过报道。
自2000年走上媒体管理岗位后,熟悉多种媒体的经营与运作,擅长大型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编审,尤其是对人大新闻和人代会的宣传报道富有真知烁见。曾多次随陕西省新闻代表团、陕西省政府慰侨团到美国、日本、欧洲及港澳台等地进行学术交流和慰问,对国外媒体发展现状比较了解;并多次参加全国人大、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举办的新闻培训班;多次在全国人大期刊研讨会、省内各市县主讲人大新闻。
研究的主要方向是:新闻发现、新闻采访、新闻写作、人大新闻、法制新闻、广播新闻、新闻创优、媒体融合、媒体管理等。
出版的主要著作有:《脚印》(独著,25万字)、《人大新闻讲授提纲》(独著,15万字)、《<法治与社会>杂志营销策略分析》(独著,12万字)、《走过60年》(合著,10万字)、《陕西人大媒介20年》(主编,上下册,200万字)、《陕西人大媒介新五年》(主编,120万字)、《辉煌的历程》(主编,50万字)、《陕西人大历程》(上下册,合编,100万字)、《陕西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汇编》(上中下册、合编,250万字、)《聚焦盛会》(主编,系列画册)、《代表风采》(主编,系列画册)、《迈向新世纪》《主编,大型画册》等。
发表的主要论文有:《从新闻评委的角度看人大新闻的创优》、《也谈新闻、宣传与舆论的关系》、《谈谈新闻敏感》、《怎样发现新闻》、《再论新闻发现》、《人大新闻发现之我见》、《关于<民声报>初期的实践与思考》、《新闻也需要策划》、《浅议人大新闻的特性》、《新闻业务知识考题之我见》、《关于设立人大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议》、《论数字出版与人大报刊的前景》、《如何化解疫情防控中的负面舆论》、《如何做好人代会的新闻报道》、《坚持人大媒介正确的政治方向》、《人大报刊应向总书记学文风》、《论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的关系》、《人大新闻的法律规范》、《人大代表履职调查》、《把人大工作延伸到村和社区》、《人大期刊经营初探》、《我看记者这行当》、《试论广播的优势与出路》、《关于经济专题报道的实践与思考》、《如何办好法治期刊》、《法治报道应注重法言法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