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翻译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举办新闻写作培训班
杨讲生教授首场讲座干货满满
副院长刘杨主持并宣布筹备成立新闻社 李绍先副书记等师生出席
文学与传媒学院于2023年3月23日下午14:00在数字校园中为数字化革命新增了些许关于“校园新闻的发现与写作”新范式的科技感、时代感、使命感。并为发扬新闻专业精神、树立远大新闻理想,也为智慧思政建设创获新视界、提振新视阈、耦合新征程。一讲名为“校园新闻的发现与写作”专场专家思政示范精品课在八号楼一楼综合活动室顺利举行。文学与传媒学院特意邀请校内专家杨讲生教授为文学与传媒学院的师生,将“元叙述”的新闻写作理念主讲并分享教育教学经验与心得。新闻传播系高度重视学术交流与课程思政相融合,李绍先院长表示,学院的学术风气与风貌,学者的风度与风骨,学生的风格与风采,这是我们文学与传媒学院最大的辨识度。
据了解,西安翻译学院自2014年起就组织各二级学院、教学团队和思政大练兵等全体教师,开展智慧思政示范课程项目。比如教师讲课比赛、教师讲课观摩活动以及思政教学大练兵等多样化、系统化的智慧课堂项目。项目围绕“一堂智慧思政示范课”进行构建,聚焦一线教师的授课活动,引入学校及学界“元叙述”相关领域的研究范式,围绕学生学习成效,设计“智慧+思政” 的教学过程,收益颇丰。
杨讲生教授围绕什么是新闻、怎样发现新闻、怎样发现校园新闻、怎样写好新闻稿、怎样写好校园新闻稿等五个部分展开具体讲述。杨讲生教授明确指出,很多人分不清新闻与宣传的区别与联系,不知道怎样用新闻的方式达到宣传的目的,常常将并不是新闻的内容误当作新闻来传播与生产。因此,我们首先要对新闻的概念给予界定,同时将衡量新闻标尺的新闻价值厘清,这样才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发现新闻,采写新闻,做好新闻生产和信息流通,进一步提高新闻宣传的深度与广度。
接着,杨讲生教授根据自己多年的新闻实践,结合自己亲身经历的的新闻案例,深入浅出地为大家分享了许多生动感人、颇具情怀的新闻故事,特别是当大家听到他介绍《总书记来到咱农家》、《炮火下的婚礼》、《救救这个被拐卖的小姑娘》、《三百多老人被剥夺选举权被选举权》、《法门寺僧人参加保险》等新闻作品的发现与采写经过时,都无不对新闻工作有了更深的体悟。
在讲座中,杨讲生教授通过剖析教育新闻的发现和,引入自身总结并研讨的采写规律,为在场的师生解答本次讲座的主题:校园新闻的采写编实践进路。他一再表示,新闻发现有技巧,新闻发现有渠道,新闻采写有方法,新闻采写有规律,高校教育新闻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三大核心功能去发现新闻,去采写新闻,抓住了这三条新闻矿带,就有采写不完的新闻线索,以自身的经典新闻发现案例为讲座增添亮点。杨讲生教授还重点给大家介绍他采写的《为了680名学生的生命》等教育新闻的经验与心得,分析本校媒介的一些新闻作品。全场的师生,一致认为杨教授的讲课非常有针对性与前瞻性,大家收获颇丰。该场思想的碰撞交流,老师和学生纷纷在问答环节提出了对“新闻写作”的疑问和困惑,杨讲生教授运用其夯实的理论功底与实践成果耐心地为他们解答。
最后,杨讲生教授建议同学们做到“新闻嗅觉”、“舆论失焦”、“信息矿产”、“媒介生态”等关键词和基础理论的把握与理解。在报告中有诸多金句,如:“不是一个故事,将其变成一个故事”、“善于挖掘新闻亮点、焦点”、“要积极寻求新闻这座富矿,将其间的矿带分为富矿和贫矿。”通过杨讲生教授的精准剖析后表示,在校师生应围绕高校教育教学的三大职能找新闻,只有这样,我们新闻的富矿才能源源不断、生生不息。
此外,杨讲生教授通过《炮火下的婚礼》、《法门寺僧人参加保险》、《总书记来到咱农家》等经典案例声情并茂地向广大师大提供了一条“发现新闻——新闻生产——信息导出”的时代选择和时代精神的实践进路。面对杨教授给与会师生指出的问题——在情感输出转向理性对话应回到对人类生命本身的关照、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联结功能、发挥传统媒介渠道的基础上,回到人与人直接沟通交往的行动中、从每一个个体的生命出发,去行动、去联结、去沟通、以有隐形的行动地去解决社会显性面临的种种课题、难题、命题等,将本次讲座的主题阐述地深刻而丰满、深度而有力量、生动而富有灵性,实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生命对话的课堂”。
杨讲生教授是陕西省十佳优秀新闻工作者,1985年自从事新闻工作起,有近40年的新闻实践工作经验。其作品多次荣获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中国人大新闻奖等。多次出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陕西团新闻联络官、中国人大新闻奖评委、陕西融媒体新闻奖评委、陕西省报纸质量检测专家组组长、陕西省新闻传播学会副会长等,2020年加盟西安翻译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现为该校新闻传播系教授、学科带头人。这样一位德高望重、业宇超凡的老师前辈,一个报告、一个讲座、一个课堂,着实是文学与传媒学院师生们的荣幸之至。
下一步,西安翻译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将整合先进的技术优势,继续探索建设“元叙述”思政课堂、思政活动等,配合线下思政课教学、学生思想教育活动和以立足“德育、美育、智育”的定位,开展“孵育、选育、抚育”的相关教育教学活动,致力筹备成立二级学院新闻社,旨在进一步壮大新闻报道队伍建设,打造具有西安翻译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特色的智慧思政工作模式和课程密码的一体化积极战略部署、搭建特色链条、形成内里机制,促进讲好中国故事的对话、传播、共鸣。以此形成文学与传媒学院校内传播职能最大化、构建传播主流脉络,提升传播效能实践工作中的主要难点,从根本上寻找能与新时代、新视界、新对话、新语境下新闻传播需要相适配的人才队伍结构转型路径。